澳门新葡萄新京绿意盎然 南昌厚植生态底色
来源:澳门新葡萄新京中国 发布时间:2024-12-22 浏览次数:4259
澳门新葡萄新京
赣江水景秀美
又是一年金秋十月。绿意盎然的豫章大地上,增添了几分淡雅的黄与丰收的橙,勾勒出一幅秋日诗意图。
去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: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推动全面绿色转型,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。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南昌广大干部群众转作风、提能力、抓落实,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,为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贡献省会力量。
蓝天白云常相伴
凌晨3时,当城市还未苏醒,不少市民、游客早已涌入梅岭风景区,赏月观星,静待东方破晓后,取东升的红日、葱茏的梅岭、碧波荡漾的洗药湖于一框,定格南昌之美,尽享南昌之美。
“十年前,一张蓝天白云照,能刷爆朋友圈;如今,赣江两岸,天蓝水碧,白云悠悠,已成日常。”家住红谷滩区的市民汪志鸿说。
去年,南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2.3%,同比提升6.5个百分点,达到历史最好水平。PM2.5浓度为33微克/立方米,PM10年均浓度为57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质量连续6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主要指标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均排名第一。
蓝天白云常驻的背后,是南昌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不断探索和长效谋划。近年来,全市紧紧围绕空气质量改善这一目标,依托大气污染防治平战结合作战指挥体系,从机制建设、污染减排、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,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。
去年,南昌创新建立了“平战结合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,按照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状况,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为“平时减排、战时管控、修养提升”三个时期,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,实行差异化管理,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同时,依托“南昌智慧环保”大数据平台,整合了678路监测监控资源,覆盖5337个大气污染源,实现了对污染排放的精准掌握和动态管理。
污染减排是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和基础。南昌一方面推动重点企业开展废气深度治理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减排目标,并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减排项目,在全省率先启动燃气(油)锅炉设施低氮燃烧改造,推进建设全省首个绿色共享汽修钣喷中心项目;另一方面,构建了“天地车人”一体化移动源监管体系,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在用柴油车抽测,显著提升移动源尾气排放达标率,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平台全面运行。
此外,南昌还持续加大监测硬件投入,建设了由135套空气站点组成的监测网络,并配备了先进的便携式执法监测设备。同时,加强软件支撑能力,开展污染源解析和应急减排清单更新,引入第三方大气管控团队,为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一城清水润民心
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每年冬候鸟数量稳定在10万至15万只之间;有“水中大熊猫”之称的长江江豚频频出现在赣江南昌段;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现身进贤县青岚湖……越来越多珍稀物种的回归,是南昌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直观展现。
缘水而生、因水而兴的南昌,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重点,大力推进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,绘就了一幅“水净湖清家园美、河湖环绕润豫章”的水生态画卷:
治水——“城在湖中、湖在城里”,南昌城内河流纵横交错、湖泊星罗棋布,城市水环境治理是治水兴水的重要内容。家住南昌市桃花河附近的居民余江华表示,自己所在的小区是老旧小区,以前下水道经常破损堵塞,一下雨路面就会积水,流到附近的河里,又黑又臭。
黑臭在水里,根源在岸上,关键在管网。过去部分老城区排水管网多为雨污“一根管”,新建成区的雨水管和污水管又存在错接、漏接、混接等问题,导致雨污不分流。为此,南昌将全市建成区划分为6313个排水单元,实施雨污分流改造。截至9月中旬,老城区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已完成70%、排水单元改造完成75%,所有任务将在年底前基本完成。
护水——傍晚,趁着天还未黑,在忙完村里一天的工作后,南昌县冈上镇晋安村党总支书记辜云亮急匆匆赶到抚河故道(晋安村段)巡河。作为这一河段的河长,辜云亮每天都要骑上电动车来巡查一两趟,风雨无阻:“我有责任、有义务履行好巡河护河的职责,守护好这碧水清波。”
在南昌,像辜云亮这样的河(湖)长,遍布辖区的每条河流、每个湖泊和水库,他们共同守护着豫章山水的秀美与安澜。“我市已全面建立了‘市县乡村全覆盖、江河湖库全纳入、区域流域相结合’四级河(湖)长制组织体系,共落实河(湖)长1695人,重点河流湖泊编制‘一河一策’‘一湖一策’管理保护方案,做到因河施策、系统管理。”市水利局河长科副科长杨增武告诉记者,去年,全市四级河(湖)长共巡河(湖)8万余次,协调解决了一大批涉水突出问题。
管水——8月25日10时41分,随着“滕王阁号”游轮平稳驶出赣江南昌枢纽主支1号船闸,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工程顺利竣工。这项我省迄今投资最多、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,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千里赣江,从此有了新模样。
穿城而过的赣江水,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南昌人民。近年来,受各种因素影响,赣抚尾闾地区水情水文发生重大变化,“母亲河”呈现枯水期水位降低、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,导致洲滩出露、航道缩窄、过航能力降低,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制约日益严重。历经多年前期准备,2021年12月28日,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主体工程正式启动建设;一个月后,老官洲、裘家洲生态修复工程也相继动工。这是南昌推进长江经济带“共抓大保护”的重大举措,也是补齐民生水利短板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。
“工程建设包括三部分: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(一期工程)、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(二期工程),以及河湖水系连通工程(三期工程),全部工程预计2026年12月31日前竣工。”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霖告诉记者,工程建成后,南昌赣江中心的老官洲将长期稳定在水下1米之处,赣江枯水期通航能力将由1000吨提升到3000吨至5000吨。
巍巍青山变金山
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。南昌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、最大优势、最大品牌,加快打通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不断提升经济发展“绿色含金量”。
秋日的清晨,安义县新民乡新民村葱郁的山林里,树枝摇曳,光影斑驳。村民们早早出门,直奔林子,忙着给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山香圆松土、除草。
“新民乡森林多,覆盖率达95%以上,生态优势明显。去年,我们在新民村投资建设了安义县山香圆现代化农业示范产业园,整体规划面积约2000亩,分两期建设。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期300亩80万株的山香圆种植工作,带动周边村民年增收2万元。”安义县山香圆现代化农业示范产业园总经理刘磊介绍。
林下经济,不与粮争田、不与林抢地,是林业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。截至目前,全市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总面积达55.52万亩,林下经济总产值为17.84亿元,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农达6.92万人。
“两山”转化,需要量化生态价值,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南昌先后出台了《南昌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(试行)》等规范性文件,科学搭建了部门填报、数据审核、一键核算、决策支撑的全过程、自动化生态产品价值精算平台,实现了任意区域GEP一键自动核算与可视化管理并形成分析报告。
绿色决定发展成色。南昌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,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。
——节能降碳,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。
华勤电子公司引入“5G+智慧能耗管理云平台”,综合能耗降低20%以上;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湾里制造基地制冷系统集成控制,节能率可达到33%,采用的新型磁悬浮冷水机组能节电约26%。
——畅通循环,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。
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垃圾仓内,三台酷似巨型“抓娃娃机”的抓斗机,忙碌地进行着抓卸作业。令人头痛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,在这里变废为宝,转换为绿色能源。去年,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焚烧发电量达4.39亿千瓦时,相当于燃烧标煤14.05万吨,实现碳减排量36.8万吨;沼气年发电量0.44亿千瓦时,相当于燃烧标煤1.784万吨,实现碳减排量4.675万吨。
“南昌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为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南昌篇章不懈奋斗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宏文表示。(黎姿 马悦)